Q4:在英语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第一个困难是语言技能学习瓶颈问题。要了解语言学习的规律,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后,学习风格是中立的,每一个人拥有多种不同的学习风格,只要能够发挥自身学习风格的优点,克服缺点,选对学习方式,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都能学好英语,重要的是坚持,关键时刻不能放弃。
第二个困难是关于对学科知识的认知问题。语言学科是个综合学科,不仅包括语言技能的学习,还包括翻译,文学,文化,语言学,二语习得等各个方向,需要学生有广涉猎的探索学习精神。
第三个困难是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语言包罗万象,高级语言的能力需要各个学科知识的支撑。知识面窄,应用能力不强,会导致学习后劲不足。解决此问题的途径就是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知识,多阅读,多思考,全面提高自身的人文和科学知识素养。
第四个困难是对异域文化的认可和包容。语言学习会开阔我们的视野,也会带来各种思想冲击,对于各种“不同”,“差异”要有持有正确处理的态度。从知道“有什么不同”,到“为什么会不同”,后知道“怎么处理这些不同”,我们就达到了对异域文化的认可和包容了。
Q5:社会上是否存在对英语专业的理解误区?
社会上对英语专业的误解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大家都在学英语,没有必要专门学习英语专业。
实际上,英语专业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语言的学习,更是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思想的学习和研究。经过四年系统的学习与训练,英语专业毕业生得到的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更是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增强、国际化视野的拓展和双语思维方式的锻炼。
2.英语专业的学习内容看起来不如其他专业实用,就业前景堪忧。
英语专业曾有几年成为本科教育红牌专业,但实际上从2014年起,随着我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社会上对于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就业率连续几年排名前十。英语专业毕业生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开阔的国际视野,辩证的双语思维方式,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
Q6: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英语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现实中有许多需要英语专业人才解决的问题,此处只略举一二。第一,与外国人开展贸易活动。第二,翻译——借助英语实现走出去和请进来。宣扬传统中国文化,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引进精良技术,拓展国际视野。第三,国别研究。充分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为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Q7: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哪些行业就业?
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出国深造,可以国内升学,可以直接就业。近年来我校英语专业的留学目的地遍布南、北半球诸多国家;国内升学的学生广泛被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一流综合类大学或专业性大学录取;毕业生择业范围广泛,涉及教育、金融、外贸、外交、传媒、石化等领域。近年来我校英语专业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Q8:英语专业有哪些杰出校友?
赵守盈,英语专业1987级学生。现任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黔灵学者。中国心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民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贵州省心理学会现任会长。
袁森,英语专业1979级学生。现任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历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外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曾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教师、陕西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西安石油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等称号。
王川,英语专业2001级本科生。现就职于高人民法院国际合作局,负责组织人民法院与外国司法界、国际组织之间的司法交流活动。
朱珊,英语专业2002级本科生。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教授,国际口译员协会(AIIC)会员,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兼职口译员。
■英语吸引我的——
英语专业是基于娴熟语言应用能力,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复合型、交叉型专业。英语专业人才离不开娴熟的语言应用能力,它好比鸟儿的翅膀,没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就无法自由翱翔。但“过硬的翅膀”只是“基材”,还必须有“五脏六腑”的“内核材料”,这就是文学、文化、科技、法律、商务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交叉。因此,可以说英语专业是要求培养既“专”(过硬的语言应用能力)又“博”(必备的多学科知识)人才的专业,具有路径宽、适应性强的特点。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英语专业人才因其复合型、交叉型特质,成为中西文化传播、国际合作交流、全球治理行动的“特种兵”,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和担当。
——王新博教授
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理解、感知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因此,学习英语,退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协助国际交流与合作,进可以学习如何以区别于汉语的一种方式与他人实现相互理解、沟通,从而能够以更全面、更多维地思考问题、理解世界。几年的专业学习,为我打造了一个与世界沟通的全新桥梁,而这个桥梁绝不是仅依靠机器翻译能够代替的。只要世界需要交流,人类需要沟通,英语专业人才就会一直有用武之地。
——2012级李晓林(现在就读于外交学院)
本科时我是被调剂到英语专业的,刚开始兴趣淡淡,就是为了学分而学习。对英语专业学习的第一次态度转变是发生在到苏州旅游的过程中,在拙政园游玩时有一对外国中年夫妇请了一个英语导游翻译,我就一直跟着旁边蹭导游,听导游用英语详细讲出了中国建筑及背后的中国文化,当时觉得导游真的很牛和光荣,能把我们中国文化通过我所学的专业细细地传递给其他国家的人。加之我们大一时开设了一门《中国文化概论》的课程,这逐渐让我喜欢上了英语。当然后来还有许多事在不断加深我对英语的喜爱,比如我第一次阅读《边城》是阅读的英语版本,再加上老师上课时的一些分享,我脑中湘户人家的形象就这样形成了,后来我也不断阅读了许多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每一部作品我都会去构想那些我未曾见过的画面,我想这应该能算上一种生活中的“诗与远方”,整个大学,有很多课程都是我十分痴迷的,比如《圣经故事》《希腊罗马神话》《西方经典哲学思想》。现在的话英语算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自己每周会朗读一些英语文章,出国旅游也能用上,自己工作考证的教材是全英版本的,所以即使毕业没有从事的工作与英语专业不太相关,还是很多地方会用到英语。
——2013级赵旭东(现就职于招商银行青岛分行)
我对英语的认识,以及它吸引我的地方是在于它的功能性。英语作为应用广泛的外语之一,在全球化趋势下,人们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英语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工具。在本科学习期间,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我接受了从基础到深入的课程学习。
大一大二时,我们学习英语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接受专业的英语知识,细心钻研音节,背诵词汇,阅读英语文选,练习写作,在日复一日的努力和练习中感受自己英语水平的提高。良好的英语基础使我在美国工作和旅游时可以顺畅流利地跟当地人沟通,感受英语带给我的自信。
升入大三,我们的课程转入了更深度更专业的方向,我们学习笔译、口译,钻研语言学,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体验跨文化交际的魅力,在与其他专业同学的接触中展现英语专业学生的与众不同。
后,正是因为对英语的掌握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我现在才能有信心与能力走向世界,来到世界名校墨尔本大学,用英语学习新的知识,用英语跟世界各地的同学们一起进步,用英语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2014级姜文立(现就读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英语专业良好的探索精神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