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坐落于周恩来总理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是一所具有鲜明应用型特色的江苏省属公办本科院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枚乘路、北京路、萧湖三个校区,校园占地2560亩,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00余人,留学生近200人。学校着力培养具有爱国奉献的恩来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敬业乐群的协作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设有19个教学科研单位,6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农艺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博士600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580余人;硕士生导师360余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近期获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省部级奖30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00件。学校深入推进“1111”科技创新服务工程,共签订合作项目1800余项,科研合作经费超4亿元。
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省“十四五”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6个;省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省品牌专业13个,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
近几年,学生获“创青春”国赛金奖、铜奖各1项、“互联网+”国赛铜奖3项、“挑战杯”国赛三等奖4项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5000余项;考研录取率保持在20%以上,就业率在96%以上。
学校坚持办学,先后与美、加、英、法、意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等近60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物流工程本科教育,赴国(境)外交流师生年均百余人。
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作为。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训,弘扬“明德尚学、自强不息”淮工精神,聚焦重点、突出特色、深化内涵,全力推进“淮工振兴”,全面实施“十个一流”,力争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淮安大学”。
附件【普通在校生《数字电子技术》考试大纲.doc】
附件【退役大学生士兵《管理学基础》考查大纲.doc】
附件【普通在校生《大学语文》考试大纲.doc】
附件【普通在校生《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doc】
附件【退役大学生士兵《大学语文》考查大纲.doc】
附件【普通在校生《电工学》考试大纲.doc】
附件【普通在校生《应用文写作》考试大纲.doc】
附件【普通在校生《市场营销学》大纲.doc】
附件【退役大学生士兵《电工学》考查大纲.doc】
2022年淮阴工学院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介绍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