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指数的性质与分类,深入理解各种指数的编制原理,熟练掌握各种指数特别是加权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特点及其应用场合,能够熟练运用指数体系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第七部分卡方检验
理解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结合实际列联表进行检验分析。三、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参考书目:《资产评估相关知识》(2018年资产评估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
资产评估研究生考试初试包括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两部分内容,具体如下:财务会计:
这部分主要为资产评估提供财务会计方面的能力基础,侧重考核考生对财务报告框架、具体会计要素项目的确认、计量以及披露原则和方法的掌握,并能够针对具体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具体考试内容主要覆盖财务会计基础;金融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资产减值;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报告等方面。
财务管理部分考试内容要求:
了解指数的性质与分类,深入理解各种指数的编制原理,熟练掌握各种指数特别是加权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特点及其应用场合,能够熟练运用指数体系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第七部分卡方检验
理解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结合实际列联表进行检验分析。三、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参考书目:《资产评估相关知识》(2018年资产评估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
资产评估研究生考试初试包括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两部分内容,具体如下:财务会计:
这部分主要为资产评估提供财务会计方面的能力基础,侧重考核考生对财务报告框架、具体会计要素项目的确认、计量以及披露原则和方法的掌握,并能够针对具体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具体考试内容主要覆盖财务会计基础;金融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资产减值;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报告等方面。
财务管理部分考试内容要求:
1. 财务分析:具体包括财务指标,杜邦财务分析框架和体系,现金流分析;
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 时间价值原理和计算;
4. 证券估价方法,包括债券估价、股票估价;
5. 投资项目评价方法,包括项目现金流量分析,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常用的投资项目评价指标计算;
6. 资本成本的概念,单项资本成本的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概念与计算;
7. 杠杆原理与应用,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总杠杆的概念和计算;
8. 资本结构理论,包括无税和有税条件下的MM 理论;
9. 企业价值评估,包括现金流贴现法的原理,主要模型,企业实体现金流和股权现金流的估算等。
四、628公共管理学综合
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陈振明;《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谢明。
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陈振明;《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谢明。
第一部分公共管理学(60%)
(一)绪论
公共管理的内涵、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管理的特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新中国公共管理学的传播与发展、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公共管理的内涵、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管理的特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新中国公共管理学的传播与发展、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二)公共管理职能
公共管理职能的内涵、公共管理职能体系、公共权力与公共管理职能、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公共管理职能的内涵、公共管理职能体系、公共权力与公共管理职能、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三)公共组织
行政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
行政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
(四)公共管理主体间关系
政府组织及其职权、政府组织间的关系、政府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政府组织及其职权、政府组织间的关系、政府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五)公共组织中的领导
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行政领导的制度与方法、非政府公共组织中的领导和决策、领导者的素质。
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行政领导的制度与方法、非政府公共组织中的领导和决策、领导者的素质。
(六)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政府部门的人事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聘用管理、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政府部门的人事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聘用管理、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七)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基本内容、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的监控。
公共政策的基本内容、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的监控。
(八)公共财政管理
公共财政及管理的概念、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公共预算管理、公共收入管理、公共支出管理。
公共财政及管理的概念、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公共预算管理、公共收入管理、公共支出管理。
(九)公共组织的形象管理
公共组织形象及其意义、公共组织形象塑造、公共组织形象评估。
公共组织形象及其意义、公共组织形象塑造、公共组织形象评估。
(十)公共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公共管理方法的内涵及特点、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电子政务与公共管理现代化。
(十一)公共管理改革
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因和内容、公共管理改革的理论依据和趋势、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新时期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走向公共治理。
公共管理方法的内涵及特点、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电子政务与公共管理现代化。
(十一)公共管理改革
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因和内容、公共管理改革的理论依据和趋势、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新时期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走向公共治理。
第二部分公共政策分析(40%)
(一)绪论
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与私人——从公共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政治与政策——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市场与政策——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与私人——从公共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政治与政策——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市场与政策——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性质与类型
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及作用。(三)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及作用。(三)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
(四)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
模型概述、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中国古代政策观。
模型概述、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中国古代政策观。
(五)政策制定
社会问题的产生、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规划、心理效应与决策质量、政策合法化——政策获得合法性的过程。
社会问题的产生、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规划、心理效应与决策质量、政策合法化——政策获得合法性的过程。
(六)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的含义、特征、功能和过程、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政策执行的策略。
政策执行的含义、特征、功能和过程、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政策执行的策略。
(七)政策评估
政策评估的含义、政策评估的类型与要素、政策评估步骤、政策评估的障碍。
政策评估的含义、政策评估的类型与要素、政策评估步骤、政策评估的障碍。
(八)政策终结
政策终结的含义、政策终结的对象与形式、政策终结的障碍和措施。
政策终结的含义、政策终结的对象与形式、政策终结的障碍和措施。
五、800数据模型与决策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建模(一般模型)与标准型,图解法,单纯形法相关概念、原理与应用,大M 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解的情形与判定,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原问题与对偶问题,对偶问题的性质,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
整数规划问题模型,分支定界法原理与应用,割平面法原理与应用,隐枚举法的原理与应用,指派问题的模型与匈牙利法求解及其应用;
图论的基本概念,小树问题的定义、性质、经典求解算法与应用,短路问题的定义、Dijkstra 算法原理与应用、Floyd 算法原理与应用,大流问题的定义、Ford-Fulkerson算法原理与应用,小截集的性质与应用,小树、短路、大流问题的建模;
网络计划问题的基本概念,网络计划图的绘制,工序的工时估计方法,工序(早可能开工时间、迟必须完工时间)与事项(早时间、迟时间)的时间参数计算,工序的总时差,关键工序与关键路径的判定及其应用,时间优化,时间与成本优化,时间与资源优化,随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动态规划的逆序解法,静态问题的动态规划求解方法与应用,离散、连续的资源分配问题的动态规划求解与应用,生产存储问题的动态规划求解与应用;存储论的基本概念,(Q,s)、(S,s)、(T,S)和(R,S,s)库存控制策略,ABC 分类库存管理的策略与应用,典型确定与随机库存控制模型及应用;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的类型,排队系统的数量指标,M/M/1 模型原理与应用,Little 公式,系统容量限制、顾客源有限情形下M/M/1 模型原理,M/M/C 与C 个M/M/1 系统的关系,M/G/1 模型原理与应用,M/D/1 模型原理与应用,排队系统经济分析与优化。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建模(一般模型)与标准型,图解法,单纯形法相关概念、原理与应用,大M 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解的情形与判定,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原问题与对偶问题,对偶问题的性质,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
整数规划问题模型,分支定界法原理与应用,割平面法原理与应用,隐枚举法的原理与应用,指派问题的模型与匈牙利法求解及其应用;
图论的基本概念,小树问题的定义、性质、经典求解算法与应用,短路问题的定义、Dijkstra 算法原理与应用、Floyd 算法原理与应用,大流问题的定义、Ford-Fulkerson算法原理与应用,小截集的性质与应用,小树、短路、大流问题的建模;
网络计划问题的基本概念,网络计划图的绘制,工序的工时估计方法,工序(早可能开工时间、迟必须完工时间)与事项(早时间、迟时间)的时间参数计算,工序的总时差,关键工序与关键路径的判定及其应用,时间优化,时间与成本优化,时间与资源优化,随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动态规划的逆序解法,静态问题的动态规划求解方法与应用,离散、连续的资源分配问题的动态规划求解与应用,生产存储问题的动态规划求解与应用;存储论的基本概念,(Q,s)、(S,s)、(T,S)和(R,S,s)库存控制策略,ABC 分类库存管理的策略与应用,典型确定与随机库存控制模型及应用;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的类型,排队系统的数量指标,M/M/1 模型原理与应用,Little 公式,系统容量限制、顾客源有限情形下M/M/1 模型原理,M/M/C 与C 个M/M/1 系统的关系,M/G/1 模型原理与应用,M/D/1 模型原理与应用,排队系统经济分析与优化。
六、803管理学
(一)考核科目基本信息
《管理学》是北京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生初试专业考试科目,本科目的考核将覆盖以下目标点:
《管理学》是北京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生初试专业考试科目,本科目的考核将覆盖以下目标点:
1. 考核学生是否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管理职能的内容、过程、分类、原则和一般方法。
2. 考核学生是否具备应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分析方法。应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对现实的工商管理问题进行有效识别和分析,并在方案设计中能够体现创新思想。
4. 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管理学前沿理论知识和当前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的了解。
(二)考核科目知识单元与知识点1.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的概念与特点、管理的性质与作用、管理的主体与职能、管理学原理及方法、经理角色理论、管理学性质及对象、管理学科体系结构。
管理的概念与特点、管理的性质与作用、管理的主体与职能、管理学原理及方法、经理角色理论、管理学性质及对象、管理学科体系结构。
2. 管理思想的演进
中国管理思想、西方管理萌芽、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3.计划
计划概述、计划工作、目标管理、计划制定。4.战略
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企业战略选择与制定、企业战略
实施与控制。5.组织
组织理论、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结构、组织变革、组织文化。6.领导
领导概述、特质理论、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7.控制
控制概念、控制目的、控制过程、控制类型、控制原理、控制方法。8.决策
决策概述、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决策方法。9.沟通
沟通概述、沟通障碍、沟通原则、沟通技巧。10.激励
激励概述、激励理论、人性理论、激励方法。11.团队
团队概述、团队的含义与特征、团队工作、团队建设。12.创新
企业创新概述、企业创新动力、企业创新环境、系统创新战略。七、820经济学
参考书目:《微观经济学》(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奥利维尔?布兰查德。
微观部分:
中国管理思想、西方管理萌芽、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3.计划
计划概述、计划工作、目标管理、计划制定。4.战略
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企业战略选择与制定、企业战略
实施与控制。5.组织
组织理论、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结构、组织变革、组织文化。6.领导
领导概述、特质理论、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7.控制
控制概念、控制目的、控制过程、控制类型、控制原理、控制方法。8.决策
决策概述、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决策方法。9.沟通
沟通概述、沟通障碍、沟通原则、沟通技巧。10.激励
激励概述、激励理论、人性理论、激励方法。11.团队
团队概述、团队的含义与特征、团队工作、团队建设。12.创新
企业创新概述、企业创新动力、企业创新环境、系统创新战略。七、820经济学
参考书目:《微观经济学》(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奥利维尔?布兰查德。
微观部分:
(一)绪论
优权衡取舍、价格决定机制、市场的关键角色、理论模型的作用:经济学的预测和解释功能。
优权衡取舍、价格决定机制、市场的关键角色、理论模型的作用:经济学的预测和解释功能。